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運海
“經專家測產,這塊地稻谷產量495.99公斤?!?/span>
9月30日,省農科院與潢川縣在魏崗鄉(xiāng)余店村舉辦“院縣共建現(xiàn)代農業(yè)科技綜合示范縣優(yōu)質水稻鄭稻C42測產觀摩會”。當專家宣布測產結果時,現(xiàn)場響起熱烈掌聲。
一般水稻畝產都超過500公斤,這產量值得大家如此激動嗎?
這塊水稻田的承包者張建松說:“當然值得!這是有機水稻產量重大突破,是我種有機水稻以來最高畝產?!?/span>
今年60歲的張建松是當?shù)赜忻挠袡C水稻種植大戶。2010年,他流轉土地3000畝,嘗試種植有機水稻。他說:“我想采用傳統(tǒng)的方式種地,不上化肥,不打農藥,生產出更健康、更安全的有機大米,讓老百姓吃著放心。”
但事與愿違。第一年有1000畝地幾乎絕收,其他地平均畝產稻谷只有200公斤左右。結果當年賠了50萬元,此后連賠3年。很多人勸他說:“不上化肥地不壯,不打農藥蟲草多,咋能高產?咋能掙錢?”
張建松不信這個邪:難道不上化肥、不打農藥,有機稻真種不成?
他覺得自己種地的方法可能有問題,便到處尋經。當時,省農科院在豫南推廣種植紫云英、毛葉苕子等綠肥。他嘗試種植幾百畝,同時,采用稻鴨共養(yǎng)模式,果然效果很好,畝產提至300公斤。他說,種植紫云英和毛葉苕子,能吸收空氣中的氮和二氧化碳,把氮素和有效碳固定在土壤里,確保水稻生長的營養(yǎng)。采用稻鴨共養(yǎng)模式,在稻田放養(yǎng)鴨子,既吃蟲吃草,鴨糞也可肥田,鴨子賣了還能掙錢。
但多年來,張建松種植的有機水稻畝產一直徘徊在300公斤。為何產量提高不上去?經多方請教,大家普遍認為可能品種有問題,有些高產的品種可能不好吃,而有些好吃的品種可能不高產。于是,去年他嘗試種植200畝鄭稻C42。
鄭稻C42是省水稻產業(yè)技術體系首席專家、省農科院研究員尹海慶團隊培育的水稻新品種。團隊成員、省農科院糧作所水稻室主任王亞介紹說,鄭稻C42是省農科院糧作所選育出的優(yōu)良食味香型粳稻新品種,2022年通過河南省審定。這個品種米粒晶瑩透明,外觀好,食味優(yōu),達優(yōu)質食用稻品種品質2級標準,突出的特點是抗倒伏,產量高,適應性強,在豫南羅山、息縣、淮濱、光山及豫北原陽、濮陽等地都有種植。示范推廣3年來,一般畝產均在600公斤以上,高產田每畝可達700公斤以上。
生產管理中,張建松嚴格按照專家的建議和有機水稻的管理標準,將紫云英翻蓋到田里當綠肥,堅決不上化肥、不打農藥。如果水稻田長草了,就人工拔草。他自己還有養(yǎng)牛場,經常根據(jù)需要上牛糞。正因為采取了這些措施,這塊稻田才達到了理想的產量。
省農科院糧作所所長程澤強說:“科學家研發(fā)培育水稻新品種,種植大戶推廣應用,是一種有效、有潛力的科技成果轉化模式。未來我們將持續(xù)加強水稻科技創(chuàng)新和聯(lián)合公關力度,采用新技術、新模式共同培育我省水稻新品種。積極構建優(yōu)質稻米+綠肥產業(yè)樣板和稻-鴨(漁、菌)共生綜合種養(yǎng)產業(yè)樣板,促進稻米產業(yè)成果轉化,讓生態(tài)農業(yè)賦能鄉(xiāng)村振興?!?/span>